2020-06-19
文、图/Tree
协力/佢茂国际
碍于台湾位处于亚热带气候,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季里也只有高海拔山区可能会出现细雪纷飞的场景,因此要能够比照北欧国家安全体验车辆滑溜的动态感受几乎是不可能,不过随着中国雪地培训课程近年来在各大新车厂与拉力车队逐渐兴起之下,能够在结冰与宽阔雪地上享受安全及有趣的操控培训课程,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未曾在冰雪驾驭的车主及车手们都是一项崭新的体验。冰上横移的操控乐趣确实让人确实着迷万分!
冰雪体验崭新领域
轮胎选择极度差异
对于国内专业汽车编辑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一般驾驶而言,除了柏油路面或者极少数泥泞Off Road路段,几乎显少人能够有机会在冰天雪地里体验不同的驾驶乐趣,然而这次在佢茂国际热情邀约之下,因此即使要笔者顶着零下15~25度的寒冷气温,说什幺也都要排除万难尝试个人首次的雪地操控体验营,除此之外同行的团员还包含国内场地赛知名好手黄晞展、杨孟樵与中国漂移王张盛钧,一同前往中国吉林长春进行四天三夜的「秘密培训」。
不过在正式雪地操控体验之前,笔者还是需要说明雪地用胎的差异性,相较于一般气温下多数操控体验课程对于轮胎大致上可分为雨胎、性能胎与热熔胎等,然而在雪地上也有相似等级的分别,由于国内对应高山积雪最常见的方式是加装雪链以增加地面摩擦力,但是就长途行驶、舒适性或者培训课程时,雪鍊则不在考虑範围之内。通常柏油路面上出现小积雪或者刚下雪时,车辆所换上的雪胎由于具备特殊配方与花纹,因此即使在零下低温状态时也能够提供轮胎适度抓地力与摩擦力,但是倘若遇上积雪深、大雪或者地面结冰时,雪胎的特殊性也不能够发挥,此时也只能依靠具备抓地力的钉胎。
由于在冰面上或者过深的积雪中,一般胎面所能提供的抓地力几乎无法让驾驶有效掌控车辆,纵使是Toyota Land Cruiser四轮驱动车也是会有动弹不得的情形发生,因此当笔者首次以Ford Fiesta换上雪胎进行冰面操控体验时,即使是简单的行驶路线几乎每个弯中都会发生打滑失误,不论煞车点、油门深浅与方向盘角度都是极为困难掌握,此时自己彷彿感觉化身成为「雪地推土机」,不停将每个弯道进行「路面拓宽」,不过虽然过程中令人感到相当沮丧与疑惑,但是车辆在冰上瞬间失控打滑的动态反应却也是第二阶段教学最重要的关键,通常对于最初阶的培训课程是先利用绕锥筒方式,当车辆打滑瞬间驾驶以身体感受车身动态再判断如何修正方向盘,不过在此时通常是以体验为主要目的,只要未搭载钉胎实际反打方向盘也是徒劳无功。
车身动态细腻感受
反胎修正油门更精确
相较于一般柏油路面上驾驶藉由底盘所回馈的路感与操控特性,实际冰上所呈现的车辆反应则是完全放大,动辄无力回天的推头现象或「侧滑」都让笔者在课程中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不仅方向盘转动与反胎修正幅度暴增,如何精确利用油门维持抓地力并与方向盘进行动线修正,另外煞车转移车身重心等技巧都是其中的关键。虽然在车辆操控技术层面要求上,目前也只有极少数车手能拥有神乎其技般的漂移技巧,动辄藉由车辆惯性转移进而做出华丽与流畅的漂移动作,不过这看似相当难与高深的驾驶技巧,如今却能够藉由雪地安全而有趣的操控培训课程磨练后,进而仿效有如Ken Block高超的技术与胆识。
由于本次为了增加车尾滑移幅度让车手能够突破以往的心理障碍,因此特别採用前轮钉胎与后轮雪胎的配置,让车辆随时保持在失控临界点以不断进行技术综合磨练。首先在方向盘掌握上,除了冰上所呈现了滑溜感让人感到相当新奇之外,每当进弯车尾逐渐侧滑时,此时驾驶就必须开始修正方向盘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一旦通过弯顶点时还必须先反打方向盘修正角度再反打方向盘以回正车身,光是1公里短道与近12个弯,其平均单圈方向盘所转动的幅度应该就足以抵龙潭或者大鹏湾赛道多达五圈之谱,因此即使方向盘阻力因雪地关係而减少,但是十圈「激烈操驾」下来还是让人忙翻天。
此外煞车点的掌握也因雪地而有了很大的变化,过重的煞车不仅会降低车速,同时也会使得车身侧滑摆动幅度过大,因此左脚除了要踩离合器以利进退换档之外,如何利用左脚轻点煞车以转移车身重心也是能否顺利进弯的关键,这对于平时仅习惯使用右脚的笔者来说确实就无法如专业赛车手更为细腻的「点煞」。至于油门方面的训练程度则稍微略显轻鬆,虽然冰面上跑道两旁积雪深度可高达25公分之多,但是由于雪地上可能会翻车的风险几乎为零(车上均配有防滚笼),因此为了避免车辆卡在雪中动弹不得须靠救援车脱困的窘境,因此油门方面几乎完全没有可放开的情形发生,适度藉由油门深浅搭配方向盘以改变行驶路径,但倘若车辆一旦失控进行「路面拓宽」工程时,驾驶更是需要油门一拜以迅速进行脱困,然而经过几天密集练习之下,不仅对于雪地操控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同时也使得笔者的脱困功力有了惊人幅度的成长。
专业车手精闢剖析
场地、飘移赛各有关键点
由于这次同行的队员还包含国内场地赛与漂移好手,因此对于台湾极少有的雪地操控体验营也是有不同的观点与技术提升方面,首先在场地赛方面,为了让车辆能够在赛道上做出最快的单圈成绩,因此车手必须尽可能选择正确路线,在方向盘转动幅度愈小的情况下,使得车速与引擎输出动能可以保持在最佳状态,相形之下雪地的剧烈操控则显得有些背道而驰。不过这看似无意义的训练却也能够让车手在胆识与车身动态掌握上有大幅度的进步,毕竟场地上中即使车辆失控打滑的瞬间,其幅度与速度也远不及冰面上让人难以掌握的变化性,由于雪地跑道随着车辆通过都会改变原有地形与行车轨迹,加上不时出现的冰面都会让任何时刻的车身动态有了巨幅改变,而此时也正是在安全场地上大胆体会车辆滑移与进行路线修正的临场反应
而对于漂移车手方面则是又有了不同的体验与经历,由于漂移本身就是要将车辆控制在失控临界点却又能够精準掌控车身动态改变,因此雪地上的培训课程正好能够加以弥补柏油路面的困难度,不仅能够大幅降低轮胎的耗损,如何能在弯中藉由惯性转移车身、修正与反打方向盘等,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出华丽而高速的漂移。经过整整两天的雪地培训课程后,笔者发现对于场地赛车手包含黄晞展与杨孟樵,不仅更能够精确掌握车身动态与路线,同时平均单圈秒数也由最初1分40秒立刻缩减至1分30秒以内。而飘移好手张盛钧则是在精确掌控车身动态的优势下,不断将车速提高并且加大车身摆动幅度,除了让人见识到华丽的雪上飘移表演之外,也让人增加了不少的信心逐步挑战更高速入弯等困难关卡,实际上对于车身动态的变化性确实有了极为深刻而有确的体验。
相较于目前常见飞往欧洲的雪地驾驶训练课程,不仅动辄高达20万台币以上的花费让一般消费者难以负担,所耗费的飞行距离与时间也是相当吓人,而同样能拥有冰雪场地的中国东北不仅飞行时数只需3小时(直航),更为平易近人的课程花费也只需欧洲课程的1/3,由于每年12月至隔年2月为雪地培训课程主要的开课季节,因此对于国内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可与佢茂国际洽询相关课程与费用事宜。
能量环低扭明显提升
有效弥补动力输出率
虽然这次在中国CRC飙驰车队的协助下能够顺利体验雪地驾驶训练课程,但是碍于Ford Fiesta车辆设定为S2组(原厂),在原厂1.5升自然进气引擎推动下,确实低速略显无力感,而档档高转速时也能够感受到引擎转速在5000rpm持续攀升时的不顺畅,为此佢茂国际也特别提供目前国内针对自然进气引擎改装相当夯的能量环进行安装,经过针对节气门与进气管路连接处平顺化之后,採用物理原理设计的能量环可有效消除进气阻力,同时可增加引擎进气流速,进而提升引擎低转速扭力与高转速马力的不足,然而这点也在这次冰雪极地测试中充分展现其效能。